Document
中刊网——期刊资源领航者!
中刊网 > 最高烈度为Ⅵ度,广西北流5.2级地震为何震感强但震害较轻 > 文章详情

最高烈度为Ⅵ度,广西北流5.2级地震为何震感强但震害较轻


2019-10-16 15:13:31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刘昊

科技日报记者 江东洲 刘昊

地震,在深夜突然来临。

10月12日22时55分,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六靖镇(北纬22.18°,东经110.51°)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10月14日,广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广西北流5.2级地震烈度图》显示,此次地震灾区最高烈度为Ⅵ度(6度),等震线形状呈椭圆形,面积为141平方千米,共造成广西北流市六靖镇、石窝镇和清湾镇,广东化州市平定镇和播扬镇等5个乡镇受灾。此次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震区群众情绪平稳,社会秩序稳定。

作为广西近年来烈度最高、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北流5.2级地震为何震感强、震感范围大,但造成震害较轻?

与国内同级别地震相比震害相对较轻 无人员伤亡

地震烈度是指一次地震发生后地上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包括人员伤亡、建筑物破坏、自然景观变化、地质灾害等。“一般而言,离震中近的地方烈度高、破坏大,随着离震中的距离加大烈度逐渐降低。”广西地震局局长张勤介绍说。

地震发生后,广西地震局会同广东省地震局在地震现场联合开展震害调查和烈度评定工作,共完成覆盖整个震区94个抽样点的现场调查。结合震中定位、近场强震记录、震源机制、余震空间分布、地震构造等科学手段与数据,形成《广西北流5.2级地震烈度图》。经评定,北流5.2级地震的最高烈度为Ⅵ度(6度)。

截至10月13日14时统计,北流市地震灾害造成59人受灾,无人员伤亡;一般损坏房屋(农房)8户26间;直接经济损失1.3万元(均为家庭财产损失)。

“此次5.2级地震相比其他地区震害较轻,未造成人员伤亡,无房屋倒塌,砖混结构房屋少量轻微破坏,非承重构件有裂缝、掉灰现象;土木结构房屋出现掉瓦、滑瓦、土墙倒塌等现象;未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与国内同级别地震相比震害相对较轻。”张勤说。

之所以震害较轻,张勤表示,这主要是因为该地区近年来新建建筑物均达到当地基本地震烈度设防标准,震区房屋多为砖混结构,多有圈梁加固,抗震性能普遍较强。同时,加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当地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和避震防灾技能较强,地震发生后应急应对有力,也是灾害较轻的因素之一。此外,地震发生地区地层覆盖土层比较薄,对地震动放大作用小,这也是震害较轻的因素之一。

震区是花岗岩分布区 地震波传播不容易衰减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12次,最大地震是此次地震,属于中等强度地震。

此次地震广西各市都有震感,南宁、梧州、玉林、防城港、贵港、钦州震感比较强,广东湛江、茂名、佛山、云浮、江门震感较明显,广州、深圳、东莞、汕头、珠海、番禺有感。

“我感觉到有地震,整栋楼都在动了,你们有感觉吗?”地震发生后,一位南宁市民在微信群里询问。在朋友圈里,许多人都在发自己和周边人群在地震发生时的反应。

广西工程防震研究院副院长李细光表示,此次地震之所以震感范围比较广,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震区及粤桂交界地区是花岗岩分布区,这种岩石介质比较硬,地震波传播不容易衰减;而在桂西北等石灰岩分布区发生的地震,由于岩石介质相对较软,地震波传播衰减较快,有感范围就会小得多。二是现在城市中、高层建筑比较多,地震波经过几百公里的传播后,其振动周期会越来越接近中、高层建筑的自振周期,由于共振效应会放大地震波的作用,导致居民的震感会比较强。三是南宁市地处南宁盆地,盆地地层介质对地震波也有放大效应,所以南宁中、高层建筑的震感较强。

开展灾害普查 提高地震的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

地震发生后,位于震中地区的北流、陆川等地不少群众跑到户外躲避,一些市民到空旷的地方搭帐篷过夜。

李细光提醒,一旦发生地震,要保持镇静,不要慌乱,采取就近避震的原则,在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内,应就近躲避。在不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内,应及时逃往空旷地带,小心坠物。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避险方式。

“在家里,如果在厨房,要关掉煤气。可就近切断电源。在公共场所,在影剧院、体育馆内,可蹲在座椅下或者舞台旁。在教室里,在课桌下或课桌旁躲避。在商场、饭店中,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或者柱子边,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在户外,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避开高耸物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等。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易燃易爆品仓库等。”李细光说。

地震发生后,广西地震局现场工作队在震区开展科普宣传,防范处置余震影响。

广西应急管理厅厅长李万春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国家的要求开展灾害普查,进行房屋加固,提高地震的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责任编辑:陈小柒

科技日报     2019-10-18

客服热线: 400-135-1886 在线QQ:80886731

备案号:冀ICP备19023034号-1    邮箱:kf@china-journal.net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19063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冀唐零字第S08000148号

河北刊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6-2024 中刊网 版权所有